早岁苦忧患,况兹抱沉疴。
词典释义 (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)
早岁苦忧患,况兹抱沉疴。
早岁(早歲)zǎo suì早年。 南朝 宋 王僧达 《祭颜光禄文》:“惟君之懿,早岁飞声。” 元 吴师道 《吴礼部诗话》:“ 钱塘 李道坦 坦之 ,早岁入道 洞霄宫 。” 清 徐嘉 《论诗绝句》之六:“早岁才名达紫宸,筌蹏一悟弃如尘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苦 kǔ《國語辭典》苦 [ kǔ ]名五味之一。似黄莲、胆汁的味道,与「甘」、「甜」相反。《荀子·正名》:「甘、苦、咸、淡、辛、酸,奇味以口异。」难以忍受的境况。如:「诉苦」、「吃苦耐劳」、「受苦受难」、「苦中作乐」、「苦尽甘来」。动受累、为难。如:「他如此忍辱负重,真是苦了他了!」磨炼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。」患、怕。《汉书·卷三四·韩信传》:「亭长妻苦之,乃晨炊蓐食。」《文选·古诗十九首·回车驾言迈》:「盛衰各有时,立身苦不旱。」形有苦味的。如:「苦瓜」、「苦茶」。艰辛、难受。如:「苦境」、「苦日子」、「一脸苦笑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「乐岁终身苦,凶年不免于死亡。」愁闷。如:「愁眉苦脸」。唐·李白〈关山月〉诗:「戍客望边色,思归多苦颜。」副尽心尽力的。如:「苦劝」、「苦谏」、「埋头苦干」、「寒窗苦读」。忧患(憂患)yōu huàn困苦患难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作《易》者,其有忧患乎?”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。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养生论》:“旷然无忧患,寂然无思虑。” 宋 王安石 《离北山寄平甫》诗:“少年忧患伤豪气,老去经纶误半生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献三·苏门孙先生言行》:“忧患恐惧,最怕有所,一有所,则我心无主。” 杨朔 《茶花赋》:“我又望着他的脸……不必多问他的身世,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况 ( 況 ) kuàng《國語辭典》况「况 」的异体字。兹 ( 茲 ) zī/cí兹 [ zī ]这,这个,此:~日。~行(xíng)。现在:~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。年:今~。来~。同“滋”,增益;多。古代称草席。兹 [ cí ]〔龟(qiū)~〕见“龟”。抱 bào《國語辭典》抱 [ bào ]名胸懷、志趣。《宋書·卷六九·范曄傳》:「然區區丹抱,不負夙心。」量詞。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。如:「一抱草」、「一抱書」。姓。如北魏有抱嶷、抱老壽。動摟持,用雙手合圍。如:「抱孩子」、「抱薪救火」。養育。《兒女英雄傳·第三三回》:「往後來倆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,那個不用幾尺粗布呢?」孵化。如:「抱蛋」、「抱窩」。懷藏在內。如:「抱怨」、「抱病」。守護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「抱關擊柝者,皆有常職以食於上。」環繞。如:「環山抱水」。宋·陸游〈書事〉詩:「聞道輿圖次第還,黃河依舊抱潼關。」拋擲、丟棄。《史記·卷一三·三代世表》:「褚先生曰:『抱之山中,山者養之。』」《敦煌變文集新書·卷八·搜神記》:「忽有一道風雲而來到嵩邊,抱嵩置墓東八十步。」沉疴 chén kē久治不愈的病。例如:客豁然意解,沈疴顿愈。——《晋书·乐广传》重病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
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